查看原文
其他

生活很痛苦,我真的想改变

叶月幽 叶月幽 2023-10-13

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。

关注后点击目录,可查看历史文章及各地课程信息。


文|叶月幽 


上一篇文章提了一个扎心的问题:抱怨生活很痛苦,可你真的想改变吗?(点击阅读)本文是在上篇基础之上的阐释说明,如果没读过上一篇的请先移步。那么这一篇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,当我们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,下定决心想要改变,可以从何做起。


做出改变是需要勇气的,它需要我们去面对强烈的不确定性。


心理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,说的是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,重复某一类型的经历。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,比如重复糟糕的关系,重复不幸的经历等等。可是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这样的生活很痛苦,却又很难做出改变呢?

因为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痛苦,但这种痛苦是我们所熟悉的,是一种确定的痛苦。可一旦我们改变现在的生活,比如结束一段关系,或者坚决拒绝某件事情,这些改变会带来强烈的不确定性,谁也不知道改变之后带来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,难度有多大。而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,可能比糟糕的生活更让人难受。



所以在改变之前,必须要有这个心理准备,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心态,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有全然的选择权,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上一篇文章就是在帮助我们建立这种心态。


承担责任不是完成某些义务或者道德要求,而是意识到“我有选择,我为自己真实的存在负责。”


当我们不再以受害者心态看待问题之后,我们就可以开始在现有的困境中寻找资源,也就是看到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的一面。

01

困境中的资源


比如上一篇文章中的妈妈,抱怨婆婆带孩子的方式不科学,无论怎么说都不听,还总是指责自己,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争吵。这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处境,婆媳共处于一个屋檐下,躲都躲不掉,如果每天闹别扭,确实很令人糟心。


那么这样的困境中的资源是什么呢?


对于那位妈妈来说是“虽然婆婆带孩子的方式不符合我的要求,但正是因为有她帮我带孩子,让我不用辞职在家,而是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。”这就是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的一面。



再比如,有一位学员曾经抱怨她老公在家就是个甩手掌柜,什么事情都不管,一到寒暑假就把自己的亲戚连同她们孩子一起都接到家里来住,让本来就不大的房子变得更为拥挤,家里大人孩子一大窝,鸡飞狗跳,而这位学员还必须做所有人的饭菜和收拾家务,只要有怨言,就会被指责,因此她已经想了无数次离婚了。


这一听就令人头大的困境,还能有什么资源?


这位学员当时找到的资源是:“当初公婆叫我们搬回去和大家庭一起住,幸好当时没同意,否则情况会更糟。现在房子虽小,至少是我和老公自己的,我有主权。”虽然她的主权暂时还没显现出来,但看到这些资源,就为后续的改变打下了基础。


02

什么对自己更重要


所以想要改变困境的第一步,就是寻找资源。这一步能让我们发现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。比如说那位抱怨婆婆带孩子方式不科学的妈妈,也许会发现独立工作、有自己的收入很重要,因为这会带来话语权;也有可能发现孩子的成长方式更重要,宁愿自己带孩子也不接受婆婆的方式。


而那位想要离婚的学员可能会发现,不敢拒绝就一定会被烦扰,而保护自己的生活就一定会受到指责,甘蔗没有两头甜。相比自己受到不贤惠、不体贴的指责来说,享有独立的空间和生活不被打扰更为重要。

在困境中寻找资源,并不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,而是让我们的心能够暂时安定下来,而不是陷入绝望和无助当中;看到事情并没有发展到最惨的地步,我们还有立足点,可以改变。


找到了资源,想清了什么对自己更重要,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,问问自己:“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?我希望这件事如何发展,才能让处境变得更好?


03

改变现状,创造想要的生活


人生总是要向前看的,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,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所希望的?什么样的关系是你想拥有的?现在很多人看起来很拼命很努力,但都是在努力逃离自己害怕的,而不是在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
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,可以帮助我们确立目标,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,这样就不容易走歪。但是光空想是没用的,还必须要付诸行动,才有可能带来改变。问问自己:“我可以做些什么,让情况变得更好?我能怎样做,来实现我想要的生活?


比如之前那位抱怨婆婆带孩子方式不科学的妈妈,她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标,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。比如暂时在家亲自照顾孩子,等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之后,白天妈妈恢复工作,晚上自己和老公一起陪伴孩子,婆婆只负责接送,对孩子影响不大。


也可以先让婆婆帮忙带孩子,自己可以继续工作,并且勤干肯干,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收入水平,收入提高后专门请人照顾孩子,不再让婆婆插手。


或者积极修复和婆婆之间的关系,不是只看到她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一面,而是看到她为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和努力,多给予肯定和欣赏,而不是挑剔和指责。当婆婆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,也就不会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想去争个输赢了。




而那位抱怨老公当甩手掌柜,却还招一屋子亲戚的学员,她做得更绝。原本都已经无数次想要离婚的她,按照我告诉她的方法,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是不被打扰,且不负担额外的家务。

于是她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,虽然没有外出工作,但是她利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,在家制作家乡卤味,并直播制作过程。因为用料真、口味好、分量足,慢慢的订单越来越多。老公再也不敢说她“又不工作,就只带个孩子,让你招待一下亲戚怎么了?”


暑假时老公又把一大家子人带到自己家住,这个妈妈立刻订了机票和酒店,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。并留言说:“不是不让她们来,来当然可以,但你自己家的亲戚你自己招待,我和孩子不想被打扰。”这位妈妈没抱怨一句,而是直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负责。她老公只好和亲戚们一起收拾家务,那些亲戚发现不再有人伺候她们了,于是后来也不来了。

生活很痛苦,真的想改变,那就拿出自己的行动来。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。如果总是说:“我没有办法呀,我得带孩子、我太久没工作了、我人生地不熟没有资源、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……”这样的话语实际上是在让渡自己的主权,把对人生的决定权拱手让给别人,寄希望于他人改变,或境况改变。这样被动的人生会遭至更沉重的打击。


04

原生家庭真的那么重要吗


现在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就是原生家庭,很多人会把现在自己的不如意,归咎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头上。



这些年里,无论我是带领工作坊,还是接个案咨询,我发现很多人总是想得特别多,说得特别多。

比如有时候在听别人叙述自己婚姻问题时,或者育儿问题时,会从自己小时候开始说,说自己的原生家庭,说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自己的……她们会列举很多的具体事件,以说明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爱,由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,然后一说就说一两个小时,你不拦着她能继续说一下午,已经完全忘记了最开始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了。


一个人需要倾诉,这个没有问题,但倾诉之后要回到个人成长上面的话,是不需要这么长的故事的。有些人在知道了原生家庭的理论之后,就会开始追根溯源:“我现在的心理阴影是如何形成的,父母现在还这么对我,他们完全不改,我根本没有办法。”


有一些心理学流派也会深挖伤痕,找原因。但我所学习的流派,并不把原因看得很重。萨提亚认为,童年的事件已经发生了,你改变不了,但你可以改变童年事件对你现在的影响。完形认为,为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现在想怎样,并如何达到。

就好像你开车,发现自己迷路了,你会去想为什么别人都不迷路,偏偏是你迷路了吗?你会坐在那里哭吗?


“哦,因为我爸爸以前迷路,当时我妈妈也没帮他……”


“因为从来就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左转……”


“为什么我总会吸引来负面的东西……”


你会这样吗?你不会。你会直接拿出你的手机,用GPS赶紧导航回到正道。为什么我迷路?答案很简单,我只是走错了,就这么简单。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几代都翻出来,而是从现在开始,你就可以去找到那条通往目的地的路。


所以,痛苦很简单,只需要给生活下一个负面的定义,不断诉苦、抱怨,就可以一直待在那儿,使用这些理由,比如:我妈妈不爱我,所以我没学会爱我自己……

过于强调原生家庭的危害,总会让我们忽略了,在成年以后,我们是有权力和责任选择自己的道路和人生的。在原生家庭以外,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情感和生活的根基。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让你觉得很痛苦,你可以问一下自己,你是真的在经历痛,还是在演绎苦?


在困境和痛苦之中,我们看到的不是痛苦本身,而是这件事可以如何让我成长。这样的思维,就帮助你把焦点从“我面对的事情真是太糟糕了,我太倒霉了”,转移到“我可以做些什么,采取哪些行动来走出困境”。


当你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,而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,你就不会一直沉浸在痛苦和自怜中,而是开始创造和改变。这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。也许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,但至少你已经开始行动。


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,不想做一件事也总能找到借口。当你足够渴望的时候,你不会等别人来教你,不会寄希望于他人改变,你会自己开疆拓土,披荆斩棘出千万条路,去迈向你的目标。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,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。


愿你我都能在这操蛋的世界里牛X地活着。


相关阅读:认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
上篇文章:抱怨生活很痛苦,可你真的想改变吗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